莆田市仙游县大济镇,这个古称“善化里”的传统农业强镇、工艺重镇和人口大镇,正以“善”文化为脉络,通过“善化联建、善富兴业、善治筑基、善居惠民”四措并举的创新实践,成为跨村联建的“善化样板”、产业兴镇的“善富标杆”、治理高效的“善治高地”、宜居宜业的“善居典范”,成功入选“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名单,走出了一条具有闽中特色的党建引领、文化赋能、产业兴镇、治理有效的共富新路。
基层治理:“五善”模式激活新动能
大济镇立足“善”文化传统,探索出以“心善同、纷善解、事善为、礼善约、家善护”为核心的“五善”治理模式,创新“一室两会三理四区”工作法,构建了矛盾纠纷早排查、快化解、稳得住的社会治理新机制。
在党建引领方面,大济镇构建“村党(总)支部-网格党小组-单元联系户”三级组织架构,统筹43个基层党组织协同发力。打造“便民服务百事通”平台、规范化建设综治中心,推动服务下沉、资源整合;推行“双联双应”“三认三单三帮”等机制,吸纳银发先锋队等社会力量参与治理。镇党组织获评“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尾坂村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入选省级“六好”示范党支部。
多元调解上,成立“正气大济巡回调解室”,联动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二所一庭”调解力量,推行“五个一”受理工作法,依托善化祠堂、礼理驿站等平台,创新“1357”议事制度,邀请“六老”乡贤参与评理,矛盾纠纷化解率超过98%。聘请8位优秀乡亲担任特邀调解员,成功化解积案顽疾317起,自主排查上报纠纷办结率达100%。乌石村、尾坂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龙坂村、蒲山村入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数字赋能领域,依托“全市一张图”等数字平台,将全镇划分为ABCD四个片区,实现网格化、精细化治理。开通 “政民互动”渠道,强化应急处置与民生保障联动;制定12份应急预案,组建25支应急队伍,融合“镇村警民”四级力量协同作战,险情响应时间平均缩短至8分钟。创新推行平安议题周例会与矛盾调处月例会“两会双轨”机制,2024年以来,累计处置矛盾信访970件,销号率达98.49%,信访积案化解率居全县第一,平安建设绩效考评位列全县平原乡镇首位。
产业振兴:构建“1+8+X”共富新格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与核心动力。大济镇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创新推出“1+8+X”产业发展机制,构建了“镇+村+企+民”利益共享的共富新格局。
“1”个平台筑基方面,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采用“公司化运作”模式。联合示范片区6个村共同参股成立“仙游县善化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配套设立子公司,形成“片区项目临时党委 + 共富公司”协同机制;推动全镇23个村(社区)联合组建“仙游县大济镇振兴乡村投资有限公司”,对农村小规模工程实施统一委托代建,助推村财稳定增收。
“8”大载体强业中,以“一图两单”为指引,重点打造“3+3+2”八大产业载体。“共富田、共富果、共富林”3个万亩基地稳步扩面;“大济、溪口、钟峰-乌石”3个共富小微产业园加快集聚;“双桂岩、松坂溪”2个山水文旅基地客流大幅增长,年接待游客达35万人次,同比增长143.37%。目前,全镇已策划重点产业项目16个,成功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5000万元。溪口村获评多项省级荣誉,乌石村、溪车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大济皮蛋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福建大老古食品有限公司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X”路径联农上,创新“镇+村+企+民”共富共享模式等多种联农带农机制。2024年,全镇皮蛋产业年产值突破7.5亿元,特色农产品产值达1.58亿元,农业总产值超10亿元。试点建设6个强村富民工坊和富民手工工坊,预计带动870人家门口就业;创新推出“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为农民转型提供技能支撑与就业保障。
民生改善:打造“三优三善三好”新体系
大济镇以“三优三善三好”为抓手,系统推进基础设施提质、民生服务优化与人居环境改善。
基础设施“三优”方面,扎实推进10个幸福新村建设,惠及1031户村民;创新试点运营“仙游县国土服务管理平台”;构建多层次立体路网,设高速服务区出口2个,新建及改造道路38条,安装路灯550余盏;精心修缮叶颙宗祠等文化载体7处,打造桥下党建文化广场7个,其他惠民空间53处。
民生服务“三善”上,聚焦“一老一小一困”群体。“善养”安老方面,健全“镇-村-组”三级养老网络,建成康乐家园及活动中心27个、各类养老服务设施31处,智慧医养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善育”护苗方面,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责、社会参与”的青少年关爱体系,开展各类公益行动惠及未成年人1800余人次;设立奖教奖学基金会24个,募资超1100万元,发放奖励金1060万元。“善扶”济困方面,建立困难群体“精准识别 - 分类施策 - 动态管理”机制,优先吸纳至强村富民工坊就业,实现人均年增收超5.4万元。
人居环境“三好”领域,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水岸同治。与华侨大学开展“校镇共建”,完成全域旅游发展等2项规划;实施环境改造提升等工程5个,打造“五个美丽”示范点138个,推进集镇区改造项目4个,获评“福建省卫生乡镇”。创新“三度”护河工作法,建成19个村污水管网103.67公里,连续三年获县级河长制考评“优秀”,获评“全市河湖长制正向激励乡镇”;松坂溪流域治理经验入选省级标杆案例。
大济镇的探索与实践,深刻诠释了“善”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现代转化与创新价值。通过系统性重构,大济镇实现了从文化资源到发展动能、从传统治理到现代善治、从单一产业到共富生态的全面跃升,为木兰溪流域乃至全省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大济方案”。(郑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