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屏南县寿山乡白玉村青山如黛、流水潺潺。村道旁绿树成荫,院落干净整洁,广场上老人闲话家常,孩童嬉戏奔跑。这幅宜居宜业的乡村画卷,正是白玉村以文明创建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白玉村被誉为屏南县“东大门”,古村依山而建,新村沿水而立,自然风光优美,历史底蕴丰厚。近年来,白玉村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生态优势、文化底蕴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从人居环境整治到乡风民风培育,从闲置资源盘活到农文旅产业破题,走出了一条“内外兼修”的文明乡村振兴路。
“过去巷道坑洼,又乱又差,现在干净整洁,住起来很舒心。”“出门就是公园,休闲散步都有地方去。”村民们的感慨,折射出白玉村人居环境的蜕变。白玉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后建设完成白玉新村、六斗造福新村、生态河岸等民生工程,并配套篮球场、广场、书屋、健身路径等公共设施,让古村实现“颜值”跃升。
更亮眼的是资源盘活的“巧功夫”。白玉村党支部牵头探索“以修代租”模式,引进商业运营团队对荒废耕地、农家书屋、破败猪圈等闲置资源进行盘活利用,打造出民宿、运动驿站、小树林酒馆、稻田边边营地等10余个特色产业项目,带动村财年增收12.8万元。“摄影季”“篝火夜话”“稻田文化节”等活动接连举办,让艺术气息浸润乡村肌理,实现从“环境美”到“业态美”的跨越。
环境“塑形”,乡风“铸魂”。白玉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融入村规民约,把移风易俗、法治精神等理念转化成鲜活条款,引导村民向善向上。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逐步引导村民改变观念,自觉抵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美丽的乡村环境。
产业兴旺是文明创建的根基。稻田里,研学团队的孩子们跟着老农插秧;村落间,游客漫步于花海步道——这是白玉村“农文旅兴村”的缩影。近年来,白玉村立足实际,大力发展研学旅游、体育休闲、农业观光等多元产业,先后举办“稻田文化旅游节”“健康村跑”“花海走秀”等活动10场次,年研学接待量突破1万人次。
产业振兴的另一发力点是特色农业。白玉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整合村内零散土地、分散林园100余亩土地,种植脐橙、板栗等作物,推出“林果种植+自助采摘”模式。2023年以来,接待采摘游客6000余人次。
从省级乡风文明联系点到全国文明村,白玉村的“文明答卷”成色十足。这个千年古村,正以文明为笔、以实践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续写更多鲜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