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田间党课“接地气” 学子躬耕悟担当
2025-05-02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联合莆田学院学园中区社区凤达A#-B#楼栋党支部,组织学子前往涵江区白沙镇广山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以别样的方式上党课过“五一”。师生党员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学习插秧等农活技术,探访宋代著名史学家郑樵故居,在劳动中感悟农耕文化,在实践中助力乡村振兴。

图片3.png

同学插秧竞赛场面  (环生学院  供图) 

“预备——开始!”一声清脆哨响,广山村的稻田瞬间热闹非凡。同学们纷纷挽起裤腿、赤脚踏入水田,在村民“秧苗浅插、行列对齐”的悉心指导下,迅速开启插秧竞速赛。

同学们迅速分组,投身这场充满挑战与乐趣的比拼。他们分工明确、协作紧密,有的同学专注分秧,将一株株秧苗仔细分开,为后续插秧做好准备;有的同学埋头插苗,尽管动作略显生疏,但凭借着高涨的热情,一株株秧苗在他们手中被稳稳插入水田;还有的同学认真调整行列间距,力求插秧整齐美观。泥泞的稻田里,加油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同学们在协作中逐渐建立起默契,干劲十足。

汗水湿透了衣衫,泥水溅满了裤腿。资源环境专业学生陈君感慨道:“农民伯伯耕种实属不易,我们要好好学习,发挥自己生物、环境等专业优势,为农业技术创新贡献力量,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里。”

广山村不仅是农耕热土,更是宋代史学家郑樵的故里。郑樵一生隐居山林,在锄禾日午的劳作间隙笔耕不辍,终成《通志》等传世巨著。同学们在参观郑樵故居时,了解到他虽身处乡野却心系天下,通过劳动自给自足的同时坚持治学,不禁感叹乡村不仅是劳动的舞台,也是孕育深厚文化的沃土。

图片4.png

郑樵故里文化教育基地合影  (环生学院  供图)

此次广山村之行,不仅让学生们体验到农耕的艰辛与乐趣,更通过“实践教育+文化解读”形式引导青年学子关注乡村振兴。莆田学院学园中区社区凤达A#-B#楼栋党支部副书记陈晓雯表示,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育人工作下沉一线,让青春在田间地头绽放光芒。(莆田学院环生学院 供稿)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