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领衔,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业机械推广总站等单位联合指导的一场别开生面的无人机播种服务在福州市罗源县西兰乡破石村开展。
当日晴空万里,微风清抚,伴随无人机的蜂鸣声,充满丰收希望的水稻种子纷纷落入田间。活动通过院士指导、无人机直接播种、产业考察等形式,全面展示罗源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创新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福香占”水稻无人机播种现场
活动现场,谢华安院士与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研究员李水根,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书记、研究员陈华,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书记、研究员雷锦桂,以及陈宏、梁康迳、王乌齐、黄献光、陈凌霄、胡荣炊等相关专家深入罗源县依心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智慧稻渔科技示范基地,实地考察了“福香占”水稻与“福瑞鲤2号”鲤鱼相结合的种养模式。该示范基地通过“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种养方式,实现稻渔亩产干谷868斤、水产品78公斤的效益,成为福建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标杆。
在稻渔基地,谢华安院士指导完成“福香占”水稻无人机播种作业。据了解,“福香占”水稻品种凭借抗病、稻鱼种养香型等特性,获评全国优质稻金奖及稻渔系统推介品种第一名。现场,院士、专家们就品种选育、智能农机应用等关键技术提出指导意见。
福建电视台记者对谢华安院士进行采访。
活动期间,专家们还参观了西兰乡磹石村红色文化遗址,并在红军食堂体验“农旅融合”特色午餐。此外,专家们还前往中绿农(福州)茶业有限公司考察,该公司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建立长期科技特派员和科技项目合作机制,期间,该公司为专家们展示了“七境茶”生态种植与茶旅融合成果。
专家团队深入茶旅融合示范点
本次无人机直接播种服务活动,不仅是一次技术推广的盛会,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八闽大地的生动实践,为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积极的示范意义。(黄琼 图\文)